中国福州58棵行道树搬家佳成搬家
据福州市园林部门介绍,本次迁移首次采用植入电子芯片的方式全程记录树木的“迁移生活”,同时园林部门还采取先改迁管线后移树、保留2米直径大土球等办法,确保行道树成活。预计迁移将花费一周时间,今后,南街行道树将在南屿苗地进行集中养护。
10余老园林现场把脉迁移难点
昨日凌晨5时许,福州市园林局的施工队伍正式进场。据相关负责人介绍,昨日现场来了10余位“老园林”,全程把脉树木修剪以及土球挖掘等工序。
一位资深“老园林”介绍,土质和天气是迁移过程中的两大难点。“这一区域的土质多瓦片碎粒,土球易松散。”为此施工人员在下挖30厘米时将采取草绳、棕绳混合捆扎并包上麻布的方式,保证土球不会散开。
此外,持续的雨天也是移树的一大挑战。“雨水一多,原本就不容易聚合的土球更易松散。”此外,树木修剪后的伤口也容易受到雨水侵蚀。鉴于此,园林工作者特别准备了雨布,为搬迁的行道树遮风挡雨。同时,工作人员还将为树木伤口“上药”,进行防腐处理。
值得一提的是在树木修剪上,经验丰富的“老园林”也全程指导。“这一次和以往不同,”老师傅介绍,所有行道树的修剪量将控制到最低限度,“尽量多保留二、三级树梢,特别是顶梢”。
2米直径土球“移树史上”少见
园林部门有意将此次实践作为今后福州市重要地段树木移植的工程“样板”。
据负责人介绍,以往迁移行道树,土球直径大多为1.5米。为带出更多根系确保成活,本次南街行道树的土球直径将延伸到2米,“这在福州移树历史上算是少见”。
同时,在运输和后期养护上,本次迁移也有不小的提升。据介绍,树木进入闽侯南屿的苗地后,工作人员将“每天观察是否存在脱水等现象”,并将养护期延长到3年,而往常的养护期则为半年左右。运输过程中,园林部门也一改“一车多树”的旧例为“一车一树”,防止树枝相互刮伤损坏。